Tuesday, October 29, 2019

十月的稻田

假日,轻松的去城外公园步行。走完后,踏上一条陌生的路。沿路尽是热带树木,到了一个交叉路口,转入。眼前逐渐显出一片片的稻田,绿油油的。







Sunday, October 27, 2019

苹果芒

今天在农市里也看到另一种果子,华人摊主说是苹果芒。青皮的,有些长型像芒果,有些作苹果状。摊主说带酸味,配酸梅粉或叄巴吃味道不错。各位若有兴趣知道多一些,可以网上搜搜。在中国南方,东南亚都能生长。拉丁学名为 Mangifera indica L.

这个网站有分享些图片:http://jane-suixinsuoyu.blogspot.com/2014/06/blog-post_19.html




茄子豆 Terung Pipit

今天在农市上看到几篮的青色果子,问摊主叫什么。她说是Terung pipit,英文叫pea eggplant姑且中文就译作茄子豆吧。其学名叫做Solanum torvum, 必达友人叫Tiyung manuk。

茄子豆有很多好处。其树能吸收重金属元素,所以有人把它种在受污染地区。不过在那些地区的茄子豆就不能食用了。

其营养成分如下:水分 89克,蛋白 2克,脂肪 0.1克,碳水化合物 8克,纤维 1克,钙 50毫克,磷 30毫克,铁 2毫克,钾 402 毫克,镁 39毫克,维生素A 750 I.U., 维生素B1 0.08毫克,维生素C 80毫克。

茄子豆树的其中几个品种,含有生物碱成分(solasodin),能被用来生产类固醇。也有人用茄子豆来治疗脚皮破裂,喝茄子豆煮水来清血,减轻疼痛,淡化蛇毒和虫毒,和减轻腹痛。其果若被烧烤后,有人用来治疗牙痛。除此之外,也有人用茄子豆的树根煲水,治疗发烧, 感染和癫痫发作。也有降血压,治疗糖尿和咳嗽的功用。

好吧,说了那么多,究竟有什么科学根据呢?这就留给科学工作者来厘清。。



参考:
1. Info Kesihatan: Terung Pipit: https://sajionline.com.my/info-kesihatan-terung-pipit/
2. 马来文维基:https://ms.wikipedia.org/wiki/Pokok_Terung_Pipit
3. 不只是果子:https://myinfoberita.blogspot.com/2019/06/bukan-sembarang-terung-amalan-memakan.html
4. Edible Wild Plants in Sarawak

Sunday, October 13, 2019

吉灵果Jering

在热带的农市中,每年的9月到12月,会发现一种像臭豆(petai),但颜色却是黑色的果果。土著们称它为jering。它不显眼的坐在摊位上,不留意的话,不会发现它是种食品。它的果实大过臭豆,剥开来里头有一两粒硬壳的果。摊主说要煮过才能食用。其味苦涩,带有呛辣,吃起来有点像脂肪。

我就好奇这种外表不出奇,味道又不是很惹味的果果为何会成为一种食品。年轻人很少会吃它。会吃的人会把它煮过,然后伴以叄巴或马来盏,椰肉,江鱼仔,成为一道小品。为什么会苦呢?因为它含有一种生物碱(alkaloid)。这种生物碱能使人的尿频增多。尿出来的味道也有异味,跟吃了臭豆有一样的效果。然后传言,以少量常服的剂量食用,能减缓糖尿病。它所含的生物碱有中和血糖的作用。这说法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各位是不是有研发新药的冲动了呢?告诉你,这将会是一条折磨的路,加把劲吧。

不过能确实的是服用吉灵果能减低血压。大概跟他使人排尿的效果有关吧。可是不能服用过多,因其含有的djenkolic acid 或甲烯胱氨酸,一种氨基酸(蛋白的组成分子)。所以有人把这果归类为中毒含毒的食品。食用多的话会肾衰歇,当有状况出现时,就服用大量的清水,这会减缓毒性。科学分析发现这果含有10.5百分比的蛋白,84.1%的碳水化合物,52%的水,1%的灰,0.8%的脂肪和3.6%的纤维。

然后最后提一下吉灵果的学名:Pithecellobium jiringa (Jack) 或 Archidendron jiringa (Jack), 豆科。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土著中很风行。有人从森林摘取,也有人自家种。

参考:
1. 马来文维基:https://ms.wikipedia.org/wiki/Jering
2. Anim Blogspot: http://animhosnan.blogspot.com/2016/10/jering-dan-kegunaannya.html
3. Voon et al., 1992



Tuesday, October 8, 2019

江鱼仔,小公鱼,小鱼干。。你那儿叫它做什么?


在南洋,特别是新马,我们从小就在饭桌上品尝到用江鱼仔伴炒的菜肴,比如苋菜炒江鱼仔,或者用它熬煮的汤,其味带鲜甜,咬起来带脆感。它和小虾干,或虾米同类,都在市场有得购入。闽南话它做“kan hu gia”。马来人则叫它做ikan bilis, 也有土著叫它做ikan pusu。在印尼则有ikan teri的名称。若把福建话的gan hu 译作中文,即是公鱼,也有江鱼的意思。我想起广东人把它叫做小公鱼。原来,是异名同鱼啊!

查了维基和百度,公鱼和江鱼的共同属名是 Stolephorus在南洋,还有另一个属也归为江鱼仔,即Encrasicholina。是一种生活在咸水的小鱼。在海里看到它们时,身带绿蓝色,带有反光条纹的小鱼。身长23公分,嘴里有小牙,嘴巴比鲱鱼子大些。它们一般捕食浮游生物。

江鱼仔是很好的南洋沙拉佐料。尤其是土著,它们喜欢把大葱和辣椒切丝,伴以江鱼仔,有时加些酸酐柠檬汁,就这样成了一般平民的海鲜餐。也有人把榴莲花拌入江鱼仔配饭吃。还有现在逐渐普及的马来椰浆饭,或辣死你妈,也用辣椒江鱼仔,黄瓜片,叄巴,熟蛋作为拌料。在越南,当地人把江鱼仔制成鱼酱,不知和所谓的鱼露是否一样,越南名叫nước mm,据说是越南的非官方国民酱料。一般上,我们会处理从市场上买回来的江鱼干,把它剥成两半,去掉头和身体内的内脏。然后才煮食。
 
当然,在中华地区,用它做为原料的佳肴不计其数,这有待网友们给与回复了。


参考:
1. 维基:https://ms.wikipedia.org/wiki/Ikan_bilis
2. 百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5%85%AC%E9%B1%BC

Sunday, October 6, 2019

榴莲花

住在砂劳越的人,都知道一道犀鸟乡美食,就是榴莲花。。其他地方的人可能只把它当天然肥。而我们会把榴莲花伴以马来盏或蒜米,炒成一道香味四溢的菜肴。华人或土著都吃,只是吃法不同。伊班人则会用江鱼仔或小鱼干炒它。通常,我们只炒当天收取的榴莲花,隔天或过了几天就会变黄或黑,不再新鲜。而且餐馆很少有这道菜。所以访砂的朋友们,找个寄养家庭来品尝榴莲花吧!

榴莲花炒马来盏食谱:http://www.leesharing.com/durianflowerbelacanrecipe/




教育网络化

  自 2020 年 2 月起,全球各地因新冠疫情而进入戒备,居家令和保持社交距离变成新常态。幸运的是,自千禧年起,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化,生活的种种都借助网络化之便而换了形式,比如电子购物,在网上缴交水电费,电子图书馆,电子商务等等。 3G, 4G 乃至 5G 电讯网络之崛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