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8, 2019

让科学与技术进入日常生活


这主题,就是人们所说的科普已经有几十年间的事了。在中文世界,尤其是中港台,有特别多的科普手段,比如出版科学类的书籍,杂志或期刊,鼓励学子走入科学世界。自网际网络普及后,各式各样的科普网站营运而生,比如台版的科学美国人,PanSci泛科学,中国的环球科学等。现在的微信群和脸书群组也多了很多以科学为主题的讨论。在大都市也有科学馆或科学博物馆的设立,比如香港科学馆,大马的Petrosains, 中国科学技术馆。

然而,在社会层面,科学求真的精神却还没完全的渗透。坊间有许多伪科学,比如在零食或食品里添加各类营养元素,然后号称是富有营养的食品。各类保健产品广告里,都有科学的踪迹。但很多时候只是断章取义,并没有应用理性的健康科学来保健,有些许的诈骗成分,更甚的是服用了后有不好的效果。受过教育的人尚且入坑,更不要说一般的平民百姓了。

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有科学这一门课了。现代的孩子自幼儿园或小学已经开始接触科学。但多数的孩子认为科学是生硬的理论或怪异的学科,稍作接触就败退了。这种认知很普遍,以致一般人的科学认知只有小学程度,中学学的科学只有为应试而生,很少人是因为兴趣而学科学。因此,到了大学阶段,科学的水平已经不复以往了。培养出来的科学人才,也不足以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新社会。

在科技发达的美国,他们在30几年前意识到那时的科学很大部分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层面。因此,他们推出了一个称为STEM (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的垮学科整合。在这个方向下,学生不只掌握科学知识,而能把知识转为应用层面,结合工程和数学,乃至于其他学科比如写作和艺术,较充分的融入社会层面。这30年间,他们在推行这个整合时面对了一些难题,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发展出了一些适合美国本土的教学设计。

这也是我们可借鉴美国的方向。虽然我们的社会还没完全能把科学纳入称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藉由垮学科学习,让科学较有趣,可贴近生活,能应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当然,我们整体而言落后了发达国家一截,但我们可以调整策略,把科学学习的模式改变,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以因应这多元的社会。几十年前,各国为了推广阅读而建设了图书馆。现在,我们的主政者也可在各地设立科学馆或科技中心,让科学技术触手可及,建设科技和人文共存的健全社会。

在此,我呼吁砂州政府在中区设立一个科学馆,把STEM精神延续到这片土地!

中国科学技术馆:http://cstm.cdstm.cn/
大马Petrosains: https://petrosains.com.my/



教育网络化

  自 2020 年 2 月起,全球各地因新冠疫情而进入戒备,居家令和保持社交距离变成新常态。幸运的是,自千禧年起,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化,生活的种种都借助网络化之便而换了形式,比如电子购物,在网上缴交水电费,电子图书馆,电子商务等等。 3G, 4G 乃至 5G 电讯网络之崛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