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的河鱼中,忘不了(empurau,学名Tor tambroides)应该是食评家们数一数二的选择。其实这鱼有很多亲戚遍布在世界各地,包括喜马拉雅山间的河水,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老越,南中国,越南,还有印尼。在马来西亚,普遍的叫法是吉罗鱼(ikan
kelah)。而在砂朥越叫忘不了, 这中文名字也是近十几二十年才取的,是马来河鱼专家王祤颖的灵机一现。在婆罗洲,这鱼的表亲叫瑟马鱼(ikan
semah,学名Tor douronensis)。据渔业者说,两者味道相似,可价钱却是另一个的一半。在犀鸟乡,这鱼一般叫价一公斤800-1200马币,值钱吧,嘻嘻!
为何这鱼那么值钱呢?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肉带有一种果香味。在原产地,这鱼吃的一种成熟后掉进河里的水果,风车果(engkabang)。其他食物包括黑橄榄(dabai),无花果(ara ),还有不知中文名的ensurai,
kepayang 和小型甲壳纲,所以这鱼是杂食的。对于果香味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众说纷纭,王祤颖说圆身的忘不了自小就带有果香。长身的养到五年也有其味。所以他说,风车果是催香的。王也研发一种饲料给养殖的忘不了,以便带有果香味。若他成功的话,忘不了的价钱就有望下降,不再贵为河鱼之王了。在原产地,当地人还是觉得拉让江上游的清澈和急流是造就其味鲜香的原因。
对于忘不了林林总总的研究,也是近二十几年来才蓬勃起来的。砂朥越大学(UNIMAS),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 砂农业部,原生渔业研究及生产中心(位于砂朥越西连),还有私人养殖场对野生忘不了的养殖功不可没。他们从野生鱼取卵受精,然后模拟野生生活和捕食环境,在河流畔的养殖渔场培育了大量的驯化野生鱼。王祤颖现在西马霹雳河中流养殖河鱼,而博特拉大学的西蒂教授则说砂朥越和沙巴农村的传统养殖(Tagal)保留了忘不了的“血脉”。何者为优呢,这还得看后续的进展。但他们对吉罗鱼家族的生存打开一条生路。因为河流的污染和过度的捕杀,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吉罗鱼已经越来越少了。
对于吉罗鱼,乃至于其他河鱼的保育,人类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美食家蔡澜说的,他预见马劳西亚野生河鱼的前景堪忧,因为香港以前的各种野生鱼类也是因为过度捕抓而逐渐绝种。或许在马来西亚的我们可以效仿一些国家,抓鱼的时候,只抓大的,小鱼则放它们一条生路。这是位居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对物种的永续生长所能做的一些努力。从现实面来说,人类要永久享有自然界的馈赠,必然要和自然好好共处,所谓同体共生就是这个理念。
参考:
2.
博特拉大学:http://www.upm.edu.my/news/upm_researchers_search_for_best_feed_for_the_%25e2%2580%259cking%25e2%2580%259d_of_the_rivers-24879?L=e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