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到诗巫驰名的美丹东升阁吃午餐,原本只想点叻沙或辣死你妈,却在浏览菜单时,发现了一道小品,叫马来盏米粉。于是便叫了一碗试试。烫过后的米粉上面铺了马来盏酱料,然后另加一个荷包蛋。把酱料和米粉拌匀后,吃了起来,味道还不错。
Wednesday, July 31, 2019
马来盏米粉
什么是马来盏呢?这里也叫峇拉煎。若有听闻或吃过马来风光的话,其组合就是把空心菜用峇拉煎炒一炒,香味浓郁~ 。马拉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地区是常用的调味沾酱,在印尼则被称为“trasi”。其名字可能来自葡萄牙语,而做法跟虾酱、虾膏很相似,皆采用小银虾和盐,经过发酵和太阳曝晒而做成,然后再去掉大部分水分,在钵中舂成酱料后,再度曝晒于阳光下,最后加入辗碎的辣椒、虾米、芝麻或花生,经油炸后完成。由于其口味咸而辣,吃起来相当开胃,人们除了涂抹在菜肴、肉类上食用,也将之用于烹调。
搜了一搜,这道小吃源于古晋。他们的做法和诗巫的有些不一样,虽然都是用马来盏做拌料。
Monday, July 29, 2019
酿榴莲Tempoyak
Tempoyak是一道马来民间小食,直译作发酵榴莲。其发源是不经意的,因为榴莲盛产过多,堆积久了,自然发酵,土著馋了就变作一道美食。现在市面上的酿榴莲都是加工过了,就是把种子从榴莲肉分开,加些许盐入果肉,让其发酵3-5天,就有酸酸咸咸的tempoyak吃了。这道小食在马来群岛,婆罗洲,印尼的苏马特拉(Sumatera),亚奇(Aceh), 米南佳宝(Minangkabao),
Palembang都寻得到,有着不同的名字。有道马来佳肴叫tempoyak ikan
patin, 或巴町鱼酿榴莲,就是糅合了南洋鱼和tempoyak的美食,在南洋风行。
从科学角度看来,酿榴莲无非是把榴莲果肉的保质期用盐延长了。作为酿制食品,微生物也起了作用,就是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 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subsp. fersantum.这些细菌抑制了其他有害菌的生长,于此同时也增添了榴莲果肉的风味。这些乳酸菌都是制作酸奶和优格的原料。有些人还在辣椒酱或咖喱内添加了酿榴莲,在酸与咸中加入了辣元素。
在砂劳越,这道小食在土著市集找得到,不只局限在马来族。其他种族如伊班和马来诺族也有食用。或许,有心灵舌巧的美食家可以酿制榴莲优格,把这道马来小食变装为时尚小品。
参考:
1. Tempoyak - Wikipedia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oyak
Wednesday, July 10, 2019
诗巫爱之家
昨天和社团的学员拜访了离学校不远的爱之家。其英文名为Agape Center。古文寓意为无尽的爱。在这个中心内,有五个团体,即是诗巫特殊儿童协会,诗巫自闭症协会,卫理关怀中心,Taska Autisme Sibu, 还有刘钦候医疗中心。五个团体的运作和财政独立,一些设备是共用的。另外,中心还有两个工作室,供学习用途。
接待我们的是特殊儿童协会的Julie小姐和刘女士。刘女士是总负责人,已经退休了,在中心工作是出于爱和奉献的精神。特殊儿童泛指唐氏症,自闭,阅读障碍,失聪等等多数为先天性的失智儿童。成员在这里接受幼儿教育,希望能在上正常小学前学习到基本技能。课程有一个小时的,即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也有群体教育,可能是两个小时或更多。若到了小学年龄还不能进入一般学校的话,中心有Taska Autisme,可接受年龄至青少年的学员。
中心唯一的政府营运机关是刘钦候中心,这里有医生。诗巫地区及其他地区如泗里街,加帛,乌也的病患可定期到此复诊。这里也设有SeGi College, 学院的驻点,可能是实习护理人员及医生的实习中心来的。
外面一般的小学设有特殊教育部门,专门教育特殊儿童。如果需要特别培训,特儿将被送到中心,通常会有一个学校老师陪同,以便在培训后,回到可以跟进进度及提供回馈。
讲到工作室,主要有两个,多数是给特殊成人用的。快餐如肯德基的一些材料,比如盐啊,食材啊,可以在中心进行包装。此举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技能培训及工作机会。另外一个工作室是制作残障人士用的特别轮椅,让他们不至于一直躺着,得了肌肉僵硬或生脓等疾病。这些轮椅制作技术是日本的一个义工老师带来的。这位老师叫近藤龙。他在砂劳越的古晋和诗巫无私服务后,在日本去世了。去世了两年后,家人把他的骨灰带来诗巫,撒在Sungai Antu, 顺溪安都河。为了纪念他,中心把该工作坊以他的名字命名。
最后,中心有个能容纳400-500人的礼堂,可供公众租借。我们的社员在轮椅工作坊打扫一番后,便打道回校了,不过每人却怀着一颗愿意付出和感恩所拥有的心。各位社会各阶层的人们,若要提供财政协助给中心的话,可联络中心负责人,刘女士:6084-217912. 地址:Agape Centre, Alan Road, Upper Lanang, 96000 Sibu, Sarawak, MALAYSIA..
接待我们的是特殊儿童协会的Julie小姐和刘女士。刘女士是总负责人,已经退休了,在中心工作是出于爱和奉献的精神。特殊儿童泛指唐氏症,自闭,阅读障碍,失聪等等多数为先天性的失智儿童。成员在这里接受幼儿教育,希望能在上正常小学前学习到基本技能。课程有一个小时的,即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也有群体教育,可能是两个小时或更多。若到了小学年龄还不能进入一般学校的话,中心有Taska Autisme,可接受年龄至青少年的学员。
中心唯一的政府营运机关是刘钦候中心,这里有医生。诗巫地区及其他地区如泗里街,加帛,乌也的病患可定期到此复诊。这里也设有SeGi College, 学院的驻点,可能是实习护理人员及医生的实习中心来的。
外面一般的小学设有特殊教育部门,专门教育特殊儿童。如果需要特别培训,特儿将被送到中心,通常会有一个学校老师陪同,以便在培训后,回到可以跟进进度及提供回馈。
讲到工作室,主要有两个,多数是给特殊成人用的。快餐如肯德基的一些材料,比如盐啊,食材啊,可以在中心进行包装。此举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技能培训及工作机会。另外一个工作室是制作残障人士用的特别轮椅,让他们不至于一直躺着,得了肌肉僵硬或生脓等疾病。这些轮椅制作技术是日本的一个义工老师带来的。这位老师叫近藤龙。他在砂劳越的古晋和诗巫无私服务后,在日本去世了。去世了两年后,家人把他的骨灰带来诗巫,撒在Sungai Antu, 顺溪安都河。为了纪念他,中心把该工作坊以他的名字命名。
最后,中心有个能容纳400-500人的礼堂,可供公众租借。我们的社员在轮椅工作坊打扫一番后,便打道回校了,不过每人却怀着一颗愿意付出和感恩所拥有的心。各位社会各阶层的人们,若要提供财政协助给中心的话,可联络中心负责人,刘女士:6084-217912. 地址:Agape Centre, Alan Road, Upper Lanang, 96000 Sibu, Sarawak, MALAYSIA..
Sunday, May 26, 2019
来自森林中的牛油 - 风车果油
上次介绍了忘不了鱼,文中也提到了野生忘不了所吃的风车果。今天逛市集时,看到小贩们兜售Minyak
engkabang,直译做恩卡邦油。在网上一查,竟然是风车果提炼出来的植物油。所以往后就称作风车果油。产这风车果的果树叫大叶浅红娑罗双,属于龙脑香科树,拉丁学名为Shorea macrophylla,乃北婆罗洲物种,俗称red
meranti,是一种好用的木材来源。看来这种植物从下至上都是宝,被当地人融入生活中。
风车果树可高达50米,当果子成熟时,不需要人攀爬摘取,而像风车或直升机螺旋般从树上飘下来。为何能缓缓降落呢?原因在于果子有5个木质花瓣组成,中间有颗果实。果树最快3年结果,慢则5到7年,是不是有点像孙悟空偷吃的蟠桃,有3千年结果,也有6千,9千年结果的。要从风车果榨取油脂的话,要先把花瓣摘除,然后在太阳底下晒个3-5天,直到它变黑为止。
当果子够干时,外皮被剥去,果肉被碾槌直到变成粉状。下一步是把碾过的果肉拿来蒸,蒸过后,果肉被安置在一个容器中,然后挤压去除水分,最后放入竹节中,就这样,风车油成了。根据果油作者说,制作时要减少说话,然后不可抱怨制作过程繁琐,不然制作出来的成品不好。虽然是传统禁忌,但有良好的制造氛围,会减少很多败坏的环节。由于制作过程很繁琐,很多年轻的一代都没什么知道风车果油了。
如何食用这种果油呢?把条状的果油推出一公分乃至所需的量,然后加热,当果油和饭融为一体时,便可食用。若要添加风味,可以加些盐巴。据称,配了这植物油的饭,带有独特的油饭香。要像加了牛油的饭,不过换成植物油。要传承这传统风味,必须把制作过程标准化,然后做营养成分分析。究竟这果油带有什么成分,让几代人对它不离不弃呢?是不是里面藏着一些秘方,让野生忘不了吃了带着果香味。。这是往后可以努力的方向。
风车果油在市场里的价钱是每竹节售RM20-30。其制作过程让它拥有非凡身价。晒干的风车果要价每公斤RM1 – 1.50。很少人以低价售卖其果,因为果油是那么值钱啊。除了食用,还有人把果油制成护肤品,因为内含抗衰老因子。这不禁让我对此果及其果树爱不释手~~
参考:



Tuesday, May 21, 2019
Sunday, May 19, 2019
五月之星:橄榄子Keranji
各地的农产市场总是有季节性惊喜,砂劳越的也不列外。步入五月,一种黑色外壳的果子在土著市场登场。马来人叫它做Keranji。一公斤要RM50。由于外形像黑橄榄,所以中文名叫做橄榄子。英文叫Velvet
tamarind。查了一下tamarind,在其他地方叫罗望子。两者有相似之处,外形要相同,也是耐存放的。
果子有带酸味的,也有甜味的。要品尝时,要弄破外壳,外壳有时会嵌入果肉,要挑掉。果肉有不同颜色的。一种叫keranji
emplawak的,果肉是橙色的,带酸味。产甜味的品种叫keranji papan。
果实如拇指般大。其营养成分被分析过。Keranji tanjan 所含的能量(每100g可食用部分)较Keranji madu 和 Keranji papan 高, 分别为268千卡,126千卡和212千卡。其他的营养不大凸显,除了Keranji
papan 含较高的钾,每100克果肉含943毫克。在阿拉伯,有个说法是每天服用3颗果实,因为其营养成分很丰富,而且能抗血脂。由于能抗血脂,所以不宜多食。
学名叫Dialium Indum。是东南亚的物种。它的树叫摘亚树,俗称柚木王。树高30到50米,所以其价钱高是有原因的,人们摘取果子时要攀爬很高的果树。
参考:
1.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Sarawak. Edible Wild Plants
in Sarawak. 2013.
2.
MyAgri.com.my
Friday, May 3, 2019
砂州手工艺品
若有人问我,来过砂劳越这片土地,有什么可以留念的。我想就是悠闲,胡椒粉,各类砂劳越的农产比如蕨菜,黄金茄,和土著制作的手工艺品。因为这片土地没那么多匆忙,时间也在心灵手巧的工艺品制作者心里留下了烙印。午后的长屋,一个个用竹子雕刻而成的锁匙圈,笔筒,雕像,一串串用珠子连起来的项链,一件件具有土著图腾的围巾,一娄娄藤子编成的鱼笼在长廊上被制作出来。
许多年前,这些手工工艺品曾几何时是生活中的用品,到了这个急剧转变的时代,这些手艺变成了手艺人赖以生存的技能。制作的人通常是加央人。年轻的加央人也不愿再以手工制作这些产品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用机器代工。传统的气息正日益消失,让我们这些活在半新半旧的一代,为上个世纪留下一丝记忆吧。
对这些手艺品有兴趣的人们,可以联络这个电话 (60)019-8180399或(60)084-332870。
许多年前,这些手工工艺品曾几何时是生活中的用品,到了这个急剧转变的时代,这些手艺变成了手艺人赖以生存的技能。制作的人通常是加央人。年轻的加央人也不愿再以手工制作这些产品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用机器代工。传统的气息正日益消失,让我们这些活在半新半旧的一代,为上个世纪留下一丝记忆吧。
对这些手艺品有兴趣的人们,可以联络这个电话 (60)019-8180399或(60)084-332870。
地址:Retail Lot 2, Sub Lot 2A-2B-2C,Ground Floor, Sibu Heritage Center, Jalan Central, 96000, Sibu, Sarawak, MALAYSIA.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教育网络化
自 2020 年 2 月起,全球各地因新冠疫情而进入戒备,居家令和保持社交距离变成新常态。幸运的是,自千禧年起,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化,生活的种种都借助网络化之便而换了形式,比如电子购物,在网上缴交水电费,电子图书馆,电子商务等等。 3G, 4G 乃至 5G 电讯网络之崛起,更...
-
除了 midin 蕨菜外,人们来到婆罗洲不能错过的一道菜是玛尼菜。它在全世界(比如越南,印度,日本,泰国和菲律宾)都有生长,有着不同的名字。在沙巴或马来西亚,人称它为树仔菜。来到砂朥越,砂人叫它玛尼菜,源于它的马来名 sayur manis (意为甜菜)。也有人叫它拉子菜...
-
在马来西亚,有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河鱼,马来文叫 ikan puyu 。中文别名有很多,比如 攀鲈、步行鱼、过山鲫、巴摩鱼、辟邪鱼、飞鲫、爬树鱼、刺鱼、刺鲫、攀木鱼、攀木鲈、攀山鲈、太阳鱼、海菩萨、海南婆鱼 。而中文学名叫龟壳攀鲈,英文学名是 Anabas testudineus...
-
在菜市看到摊主包装成一袋袋的植物,里头带有叶子,根部有小指般粗。马来文叫cekor或cekur。查了一下,原来是人们平时讲的沙姜。学名叫 Kaempferia galanga Linn ,是一种叫山柰的植物的根部。诗巫这里餐馆会有一道菜肴叫沙姜鸡,据说沙姜炒鸡很配。 据说沙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