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7, 2019

未来教育的趋势


各个国家及地区为了因应培养21世纪的人才的目的,纷纷出台了各自版本教育发展纲领。由欧盟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素养成为各国的参照标杆。素养即是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后所习得的能力。比如说,欧盟倡议成员国发展以8项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8项核心素养包括使用母语交流的能力、使用外语交流的能力、数学素养与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会和公民素养、主动与创新意识、文化意识与表达,并且每一素养又从知识、技能与态度( knowledgeskills and attitudes) 三个维度进行具体描述。

在这种纲领的引导之下,各国的教育也有了渐进式的改变,即是从教师为主体的教育,逐渐走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传统上,教育都是以教师为知识及技能的授予者,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进入新世纪后,这种学习,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变得不那么适用。由于社会的变迁,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全人教育素质,不符合社会及工作的需求,因此教育界的先驱们提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辅助学习者的教育理念。

在现有的教育制度,特别是东方国度,如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台湾,这种转变是有难度的。因为传统上,东方教育提倡尊师重道的精神,较不信任学生具备自律,自主学习的能力。若把学习主导权逐渐下放到学生的手中,学习成果可能没有以教师为主体的成效高。再加上一个忧虑,学生会有借口放任自我。这层忧虑是有理的。

不过,东西方社会都在经历一个以虚拟网络世界为主导的社会结构变革。这时代,几乎每人手上都有一部手机,所接受的讯息五花八门。课堂上还没教的知识,孩子可能已经透过影音学习到了。这种状况会越来越普遍。单单学习知识已经不足以因应这社会的发展了。孩子需具备思辨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乃至于藉由习得的知识做开创性的能力。现在我们还处于4G5G切换的年代,就已经体会了网络所带来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在迈入5G的年代后,整个资讯流通架构会更加趋于开放。

另外,当代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有偏向知识面的灌输。特别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全人发展。全人发展指的是除了知识层面,孩子还具备了公民意识及服务社会的能力。或许在上世纪,培养出来的孩子还具备一定程度的公民意识,可是到了上世纪末,功利主义已渗透了学校,道德日益败坏,公民意识逐渐变得薄弱。这对整个社会有负面影响,很少人会关注整个社会的福祉,一切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因此到了这个关键点,各国教育应该回归到社会优良价值的建设。

因此,教育的实施方式将会转变。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像工厂的流水线,把每个具备不同资质的孩子塑造成拥有类似装备能力的人。近几年来有许多网络课程,比如MOOC慕课提供各种知识包,孩子们只要选修适合自己就业或兴趣的,有些还提供证书。这将会成为一个趋势。未来的孩子只需按自己的特质和兴趣,然后从网络或实体教育机构选修课程,最后得以获得就业的能力。传统的学校可能只在学前教育或小学教育提供基础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过后孩子的教育历程将比现在的弹性得多。

我们当然希望下一代能生活得好,不用局限于我们这一代的各种设限。因此,教改是必须的。至于怎么改则需要深思熟虑和随机应变。

No comments:

教育网络化

  自 2020 年 2 月起,全球各地因新冠疫情而进入戒备,居家令和保持社交距离变成新常态。幸运的是,自千禧年起,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化,生活的种种都借助网络化之便而换了形式,比如电子购物,在网上缴交水电费,电子图书馆,电子商务等等。 3G, 4G 乃至 5G 电讯网络之崛起,更...